Skip to content

财新网

胡祖六:监管风暴后中国还值得投资吗?

28.09.2021

反垄断、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是全球各国政府普遍关注的三大议题

近期,中国针对科技行业接二连三地推出了一系列强腕监管措施,引起了金融市场的巨大动荡和不安。许多人惊呼,中国正在打压高科技行业和私营企业,政治与监管风险急剧上升,中国已不再值得投资了。

然而,对中国监管信号的认识,需要放到一个横向上更具全球性、纵向上更有历史感的视野当中。

横向上看,中国已经发展出全球规模最大、最繁荣的数字科技生态系统之一,从广度到深度甚至可以与美国相提并论。毫无疑问,数字科技的繁荣对中国经济、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不仅为各行各业带来更高效率和产出,还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元丰富且触手可及的产品、服务和讯息。

与此同时,在中国乃至全球,技术的渗透也导致人们对不正当竞争、信息安全和消费者隐私的担忧。反垄断、数据安全、隐私保护是全球各国政府普遍关注的三大议题。欧盟的监管机构在这些议题上走在了全球前列。相对而言,此前中国和美国政府对科技领域的监管是相对宽松的。

中国政府当下的监管举措,与欧盟有相似之处,旨在回应公众的担忧、填补监管的缺位,而美国拜登政府也在酝酿出台类似举措。因此,从全球视野看,中国监管的目标、动机和其他国家地区是一致的。如果说有什么不同,那就是中国的监管可能更严格、更雷厉风行。

理解这种雷厉风行的风格要考虑到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国经历了较为漫长的从中央计划经济到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变迁,还有鲜明的政府行政调控传统与习惯模式。在数字互联网和金融科技等新兴领域,监管部门也在摸索政策与市场之间的边界和沟通方式,学习如何在保证高效推动政策的同时又不造成市场恐慌。

这次监管风暴之所以让人们感到突然和严厉,部分原因是政府在面对复杂、多变、充满活力的新经济时,需要一个认识的过程,摸索出合适的监管方式。而不同的监管部门,比如,网信、教育、工信和金融监管部门之间,也需要更好的沟通与协调,以保证落实监管政策时能妥善兼顾经济和社会利益,降低监管的成本。当前资本市场的过度反应和投资者的恐慌情绪说明,监管与市场的沟通还有诸多缺失,需要不断完善。

但无论是在硅谷、波士顿,还是在杭州、深圳,随着科技公司越来越有影响力,政府必然要更多地发挥监管作用,这个现实是投资者必须要面对的。因此,成熟的专业投资者应该穿透短期喧嚣,着眼长期和全局

我相信,监管政策的出发点不是要打压科技行业或者民营经济的创新和发展,政府会试图在“强化监管”和“给公司适度宽松的发展环境”之间取得平衡,最终一个可能的结果就是有关部门和科技公司经过磋商沟通,达成共识共赢,探索出一套合理有效的监管框架,既保护公众利益,又促进科技行业繁荣创新。

 

风暴过后,未来如何选择赛道和投资标的

尽管媒体和市场充斥了各类猜测,这轮监管风暴并非针对某个具有标志意义的具体企业或者具体的企业家本人。我们看到消费互联网的几乎所有赛道都在面对更大的监管压力——从金融科技到电商、从社交媒体到网络游戏、从外卖到共享出行、尤其是教育培训等领域。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消费互联网领域就没有投资机会了,从此投资者如鸟兽散,不再问津。长线投资应立足未来,中国根本性、结构性的增长红利不会因为短期政策大幅调整而改变,更不会消失。中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大、最有活力的数字消费经济体之一。尽管短期内存在较大的政策不确定性,消费互联网领军企业一定会全力适应新的监管环境,在业务模式上进行调整和创新,释放增长潜力。

显而易见,在科技领域的其他赛道,政府一如既往,继续发出积极而强烈的政策支持信号,例如以半导体、产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生物科技为代表的硬科技。而新能源、低碳科技等行业更是受益于碳中和相关的国家政策支持,也势必成为新的投资热点

那么,在监管新政下,什么才是值得投资的公司呢?我建议关注三个方面:第一是公司在底层技术上是否真的有创新;第二是商业模式是否牢固,即便基于同样的技术,商业模式更稳固更成熟的公司将有能力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第三是公司的人才素质,包括管理层的认知格局、公司治理机制和合规文化。

随着科技公司发展壮大,其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不断扩大,具有前瞻性、视野开阔的管理层会预见到接受监管的必要性,通过积极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来证明他们的技术是向善的,主动打消公众的顾虑。优秀的创业者会努力拥抱监督,将下行风险最小化,并在更具约束性的严厉监管环境中,积极尝试另辟蹊径,实现创新和增长。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许多投资者担心在这种宏观经济环境下,投资机构是否还能发掘有潜力的投资机会。我们可以看看美国的情况:尽管美国经济高度成熟,长期GDP增长率维持在2~2.5%左右,但美国的私募股权作为一个资产类别,其管理规模不断壮大,投资回报表现也非常优异,远远胜于标普500指数。同样,中国的PE行业即使在GDP减速的环境下,也有潜力取得良好业绩。

除了新兴科技产业,传统行业也有技术进步和创新的机会,比如运用数字科技改造业务,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通过科技改造传统产业也是受到政策支持的一大趋势。尤其值得国际投资者重视和关注的是,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在再生清洁能源,电动汽车,电池技术等领域引领全球。

在十三五、十四五发展规划中,中国政府的经济发展理念越来越明确,过去比较粗放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未来的增长一定是靠创新,靠效率,靠质量,归根结底要靠市场经济的竞争活力。只要中国继续重视和发展市场经济,就会层出不穷地涌现新的投资机遇。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创新大国,若干年后还将变成全球第一大经济体,毫无疑问,未来中国依然将为全球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机会。